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之創立緣於桃園大圳之建設,民國5年桃園大圳興工建築,在大漢溪上游石門地方取水經20公里之導水路及25公里之幹線引水灌溉桃園台地上22,000公頃之農地,使原為亢旱缺水之台地變為二期作之種稻良田,桃園大圳最大引水量為16.70秒立方公尺,於民國13年5月26日通水。
民國8年,為了協助農民修建桃園大圳灌溉系統中的貯水池及給水路工程,於是成立了公共埤圳桃園大圳組合,為本會之肇創。桃園大圳組合完成了桃園大圳灌溉系統中的132座河水堰、231個貯水池,總面積達2,218公頃,總蓄水量6,600萬立方公尺,以及完成846.5公里之給水路,所有的工程於民國17年全部完成。
- 民國19年依據台灣水利組合令改組為桃園水利組合。
- 民國34年再改組為桃園農田水利協會。
- 民國37年改組為桃園農田水利委員會。
- 民國39年更名為桃園大圳農田水利委員會。
- 民國45年合併大溪農田水利委員會及湖口水利管理處改組為台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
- 民國59年合併新海農田水利會,仍沿用台灣省桃園農田水利會名稱, 合併後灌溉面積達34,568公頃。
- 由於都市及工業發展,使得農田面積日趨減少,民國106年灌溉面積為22,677公頃。
未來展望
- 研究新的灌溉管理制度及灌溉方法,以適應農業環境及耕種型態的改變,達到滿足灌溉、適時排水及水資源有效利用之目標,提昇灌溉排水績效。
- 運用電腦資訊作業、地理資訊系統及衛星遙測技術等科學方法,發展現代化之農田水利管理方法,建立完整確實之農田水利水文資訊資料。
- 持續發展農田水利事業,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並對農業環境保育、水污染防治及農村美化推展,做進一步之探討與發展。
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 Taoyuan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地址: 330 桃園市桃園區守法路 62 號
- 電話: (03) 3322141~ 6